綠意生活 Green Life info ★ 實用生活資訊 Update: 2024/08/24
打手工皂多年來白粉是偶爾總會遇到的情形,對手工皂賣家來說,這出現在表面的不速之客真的很煞風景,如果是均勻的霜狀分佈那倒還好,不過常常是很不均勻的隨意散佈。有些賣家本來就會修掉皂邊,所以倒是還好,但我習慣是能不修就不修,儘量維持自然原貌,這樣也算省一道工。如果手工皂出現了不好看的白粉,以前的做法就是把上層切掉或刮掉,切的時候心裡真捨不得又無奈。
…
最近開始認真研究有沒有方法避免這白粉出現,看了國內外許多網友分享經驗的文章,也做了一些試驗,總算有了一些心得,這篇文分享給同為小賣家辛苦的打皂人作為參考。
…
之前只大概知道這是無害的皂粉,不是發霉,不影響皂的品質,但沒有深入去研究。到底這些白粉是什麼東東?這是我開始想研究的第一個疑問,外觀醜倒還其次,它對皮膚是否會刺激傷害才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
…
先找了很多台灣皂友、化工人士和手工皂老師們的解說,這些白粉其實是還沒有皂化完全的皂粉(皂結晶),是氫氧化鈉的游離分子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的產物。當手工皂入模保溫時,皂液溫度還會升高,同時油和鹼液結合進行皂化反應,過程中小結晶聚合成大結晶,就會凝固變成一整塊有硬度的皂。這些皂粉就是沒成為大結晶的小結晶,也算是皂化生產線的半成品吧。
…
有了概要的認識,我還是想追查它到底是什麼成分,查了國外的資料,赫然發現原來不只台灣人怕白粉,很多老外也很在意這奇怪的白粉是怎麼回事,有蠻多文章在討論白粉現象(white ash/soda ash)。
最後終於找到一篇講的很詳細的,原來這皂粉的真面目是!“蘇打粉”(碳酸鈉、純鹼)!
…
蘇打粉大家應該不陌生,它是食物料理材料,也是一種可分解油污的鹼性清潔品,有分食用級和工業用的。皮膚短時間接觸到少量不至於受傷害,但也不適合單單直接用來清潔皮膚,會過度清洗掉皮脂和角質。
…
知道原來皂的白粉是蘇打粉就比較安心了,而且這些白粉通常只要第一次沖水就洗掉了,並不會影響整塊皂的品質。
如何避免白粉產生
大部份解釋會形成白粉的原因是保溫時沒封好模,讓皂液接觸到空氣或溫度(溫差)沒控制好所造成。一般皂打好了要放進箱子裡保溫至少24小時才能脫膜,如保溫過程接觸到空氣,就會產生白粉。另有一說,皂化時如溫度過高造成表面冒汗(小水珠)的情形,也會形成白粉。
…
以我的經驗,表面接觸到空氣而形成白粉,這一說好像有點不符合我的情形。但冒汗而形成小水珠的確容易形成白粉。所以保溫時如天氣比較熱,就不要保溫箱塞得密不通風,過度保溫就容易冒汗產生小水珠。
…
因為常會在密集時間內打十多款不同配方的皂,製程都大同小異,但有些配方的就容易有白粉,有些就不會。在研究會跟不會的配方之後,暫時的結論是硬脂類〔乳油木果脂、可可脂、白棕(硬棕)〕比例多的、TRACE快的、入模前溫度高的、有加礦泥粉、植物粉,以上是比較不會有白粉的情形。也就是如果皂化速度夠快,打皂打到TRACE半凝固狀態再入模,這樣就比較不會有未皂化結合的鹼有機會跟空氣水份結合成白粉。
…
除此,香精精油的種類有時也是白粉的原因。打皂溫度低於 38℃ (100℉)、LIGHT TRACE就入模,太冷太稀不夠厚稠也容易有白粉,而且是整個皂都會有。
…
總之,造成白粉的原因很多,有時真的防不勝防。
…
預防白粉方法
…
■預防性入模噴酒精
(國外資料)這個方法是國外高手分享,如果你的某個皂的配方會有白粉,下次可在打皂入模約10-15分鐘後,上層噴 91%或99%濃度酒精,皂模用保鮮膜塑膠袋包好,蓋好蓋子保溫,可明顯改善減少白粉情形。
…
■減水量10%
(國外資料)這方法適合少量超脂配方、TRACE厚稠(TRACE快)的配方
可避免整個皂都有白粉的情形
…
■配方加入0.5%-2%蜂蠟 / 或 / 可可脂
(國外資料)適合TRACE不夠稠(TRACE很慢)的配方
可避免整個皂都有白粉的情形
…
X ■脫模前先放涼降溫再開蓋(避免成皂和室內溫差太大)
打皂入模18-24小時後先移出保溫箱,常溫放涼至少3個小時後再開蓋。這個方法要看當時的室溫,如果在冬天就要放涼久一點。
//**2016.1.15實驗觀察更新:這個方法沒什麼用,只能少一點點**//
…
依長期觀察,厚重的白粉通常會形成在內圈的上方,外圍上方反而比較看不出有白粉,打完皂的器具上的皂液放隔天後凝固,也不會有白粉,故研判白粉的形成是因為剛開蓋時皂體中心的溫度比常溫高一些,會排出比較多的水氣,這些帶有游離鹼的水分子和空氣中二氧化碳結合會形成厚重明顯的白粉。也就是說皂體內圈有經歷GEL STAGE果凍效應期,比外圍相對高溫有更大的動力把更多未皂化完全的小皂晶(蘇打/碳酸鈉)往上推出來。
…
其實皂整個外圍也是有些許的白粉,只是因為很微量所以不會影響遮蓋皂本身外觀。通常皂脫膜後的外圍顏色都會比較淡色一些,就是這個原因。另外,小水珠(冒汗)通常是出現在果凍區以外的外圍上方,是皂化產生的甘油或未完全皂化的脂肪酸與水氣結合所形成,要擦拭掉,以避免形成油斑痕跡。
…
已經有白粉了怎麼辦?
■噴蒸法
僅管知道該如何避免白粉產生,但如果是因為配方的關係而形成白粉,也是有方法解決。就我所知坊間有些老師開的課程裡會教如何避免白粉,有預算的人應該是蠻值得一探究竟。如果是和我一樣沒預算的,也可試試網友分享的蒸氣消除法。大部份都是教放入電鍋蒸一會兒,白粉就會被蒸掉了。不過過程要小心,這也算是熱製法,如果時間沒拿捏好,整塊都會被蒸得軟爛,外表也流得滿是,反而整塊都變醜給毀了。
…
有一天我想到可以用咖啡爐打奶泡的蒸氣來試試,第一次實驗就掛彩被蒸氣燙傷,但實驗是成功的,有70分。扣掉的30分是因為是用已切塊的來做實驗,蒸到上層的白粉不見時,正反兩面都流下濕黏皂液,而且蒸過的顏色紋理和沒蒸過的是不一樣的。所以蒸的時候最好不要一直蒸到底,最好是快速蒸一下抽離,轉邊再蒸其它邊。
…
↑ 剛脫膜半小時才冒出來的白粉。
(當初不該急著脫膜的..不然跟著模一起噴蒸就可以蒸比較久,比較不容易復發,又不怕水流沾到側邊)
↑ 蒸氣伺候 ~~
↑右邊是蒸好的,左邊是還沒蒸的
↑剛蒸好表面濕濕黏黏的,可穿上手套稍微用紙巾擦拭刷整一下
照片是是刷整擦拭好的樣子,濕黏照手忙腳亂沒空拍
(如果噴的技術還不錯,濕的很均勻,就不用特別刷整。)
↑ 蒸後和未蒸前的比較圖 ↓
之後再試驗過兩三次,結論是皂還沒脫膜切塊前就噴蒸是最好的,如果已經切塊就不要用蒸氣法了。
這個噴蒸法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有時剛噴完ok,晾皂時又會冒出一些些。這時還是得切切切~>.<~
↑ 前一天算是白忙空歡喜一場,10塊中的9塊又冒出白粉,雖然數量面積變少了
↑ 全部送上切頭台,只有一皂倖免
寫這篇文在收集更多資料之後才知道有”事後冷洗法”,還有”酒精預防法”,這次切頂可惜了
…
…
V■ 冷水洗皂法
(國外資料)用紙巾或尼龍材質(澡巾/沐浴球)沾冷水清除皂表面有白粉的地方。
【2015/11/14補充】經我的實驗,這個方法的確可消除白粉,只有很少會隔天再浮出一點點白粉。
//**2015/11/14**新增//
V★酒精噴皂法
這個方法是我自己想到的,就是皂入模保溫隔天還沒脫膜時,拿酒精噴瓶(我是用75%濃度)均勻噴整個皂面,不用擦拭,約幾小時後自然乾掉,白粉就都不見了,皂面的顏色和紋理也很自然。這個方法真的很不錯!
…
如局部白粉很厚重,可先用冷水洗皂法洗掉白粉,再用紙巾沾酒精整個面刷過。
…
特殊情形白粉
上面所說的白粉是大部份人所遇到的情形,通常是脫膜前後1-2小時間就會出現,大多在上層(保溫時有接觸到空氣)。有時晾皂前一週也會漸漸浮現。
…
還有另一種白粉,是皂放了一段時間浮出表面,容易在密閉的塑膠包裝放一段時間後產生。這種白粉可能也是蘇打皂小結晶粉,但形狀更醜,顆粒比較大有點像皰疹,質的也比較軟,很容易就可以刮除掉。
我的集錦皂比較容易發生這種情形,研判是碎皂與皂液在混合攪拌時空隙中有空氣進入,所以皂裡也產生了很多蘇打,雖然冷製皂晾一個月即完成皂化,但之後仍然還在進行一些物理和化學的演變,皂裡的蘇打和甘油也很容易從縫隙被推擠出來。
…
//**2016.1.15更新**//
這種在皂體已經熟成完全後才跑出來的是「甘油結晶」,肥皂在放了一段時間,雖然已完成皂化反應成為固體,內部仍會受到保存環境冷熱乾濕影響,皂(脂肪酸鈉)、游離脂肪酸、蘇打(小皂晶/碳酸鈉)、甘油等組成分子,還是會移動推擠。有人說這種甘油結晶的出現,代表這是一塊好的冷製CP皂,甚至是極品。這應該算是一種經驗之說。
…
會出現甘油結晶的皂,一是可能皂體本身甘油量比較多,一是保存的環境水分濕度和溫度比較高,甘油本身有吸水性,吸了水分子膨脹就會滑擠出來。甘油不是油脂,是一種保濕成分,甘油多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有皂表面有甘油結晶不見得代表這塊皂甘油比較多,也有可能是保存的環境條件不穩定沒有刻意控制,有時乾冷有時潮濕悶熱所造成。算是順其自然,也沒什麼不好。
…
總之,這種甘油皂晶/皂粉也是安全的,不是變質。通常也都是熟成皂化近完整、鹼度降到所能最低的溫和皂。
…
希望如果有愛皂買家們看到這篇文,可以接受有皂粉的手工皂,其實它是無傷大雅的自然產物,真的不是什麼壞東西。
★手工皂計算網頁
【參考文章】
(容億樂活手工皂教學)白粉的產生與預防
(容億樂活討論區)白粉皂晶結構/解決法
…
(小孔雀爬數)關於【皂的白粉(乾的)】
(CAKE PARTY)白粉現象探討之二~~用看的就知道會不會起白
…
(Soap Queen) Explaining and Preventing Soda Ash
(about)What is That Ashy White Stuff On My Soap?
…
怎樣區別小蘇打、蘇打、大蘇打,各有什麽用途?